健康知识 | 房颤抗凝治疗
时间:2022-02-22 08:09 作者:俄罗斯专享会平台294地址 点击:次
心房颤动(PAF)简称房颤,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,主要见于60岁以上人群。随着生活方式、危险因素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,房颤人群逐年增长,整体人群患病率约为0.7%,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高达7.5%。
房颤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,严重者还可以发生血栓栓塞、心脏衰竭等并发症,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脑卒中,也就是俗称的“中风”。它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。
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,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,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,导致多器官栓塞:脑动脉栓塞、冠状动脉栓塞、肠系膜动脉栓塞、肺动脉栓塞、肾动脉栓塞、肢体动脉栓塞等。因为房颤患者栓塞发生率较高,应积极配合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治疗。但是抗凝治疗一定要有专科医生指导,抗凝过度可能导致出血,抗凝强度不够则没有预防作用。口服药物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非常重要的部分。研究表明,华法林治疗可使房颤患者每年发生卒中的绝对风险降低2.7%;利伐沙班治疗可使血管性死亡、卒中与非中枢神经系统栓塞发生率降低14%。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,对于发生卒中风险增高的患者,合理应用抗凝药物有助于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。房颤患者应遵照医嘱,按时服用药物。
第一次房颤发作的患者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,由医生进行处理。如果房颤再次发作,可以采取上次的治疗方案,比如服用药物等,为去医院就诊争取更多的时间。
心悸、头晕、胸闷、乏力为房颤患者的常见症状,部分患者还可以出现黑矇、晕厥、多尿等,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心室率快时可诱发心绞痛或心衰,也有部分房颤患者无任何症状。
房颤的药物治疗:抗凝药物、节律控制药物、控制心室率药物
来源:内一科
收集:王 苗
审核:高 敏
发布:信息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