综合临床党支部 郭红莲
峥嵘岁月里,在沂蒙山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“母送儿,妻送郎,最后一子送战场。一口饭,做军粮;一块布,做军装;最后一件破棉袄,盖在担架上。”当地420万人口,有120万人参战支前,20万人参军入伍,10万英烈血洒疆场。
沂蒙女性如何为前线提供源源不断的后方支援?又如何用坚韧写就一首首保家卫国的赞歌?《习近平讲述的故事》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系列特别报道,为您讲述百年大党的动人故事。
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的东辛庄“三面环水水连山”,有“兵家绝地”之说。1939年6月,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纵队转战驻扎在地势险峻的东辛庄,指挥抗战,并将“帅帐”安在共产党员王换于家。当时随军队一起来的还有27个抗战将士的子女,最小的才刚出生3天。
王换于首先说服儿媳、弟媳抚养了7个孩子。乡亲们在她的感召下,不到5天,就将27个孩子全部妥善安置。
在沂蒙,“红嫂”不是特指某个人,而是指一个群体。她们用乳汁和小米粥哺育革命,用小推车推动历史。1947年,孟良崮战役打响的前一天,华东野战军进攻在即。上级指示,5小时内,必须在沂南崔家庄与万粮庄之间的汶河上架起一座桥,保证部队顺利通过。李桂芳等32名妇女拆掉自家门板,跳入冰冷的河水,用身体当桥墩,架起了一座“火线桥”。
解放战争中,前线需要什么,沂蒙六姐妹就做什么。她们带领全村妇女为前线的战士们烙煎饼。除此之外,她们还看护伤员,运筹军粮、草料、弹药,拆洗军衣,缝制军鞋。为了做军鞋,妇女们不分昼夜,胳膊和大腿都磨出了血泡,手指头也变了形。
革命战争时期,沂蒙山区420万人口,有120万人参战支前,20万人参军入伍,10万英烈血洒疆场。沂蒙革命老区党政军民共同书写的革命历史,历经血与火的考验洗礼,是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,激励着后人追寻先辈足迹,传承红色基因。
来源:综合临床党支部
诵读:郭红莲
视频:单 东
发布:信息科